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博士后  流动站介绍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简介——生态学
发布时间 :2018-04-20 浏览次数:4519

       一、流动站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于2012年,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生态学提升为一级学科后国家批准增设的全国首批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学科是由老一辈科学家在上个世纪开创的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和土壤生态学等基础上,经过新一代传承接力,根据当代生态学发展趋势和省情国情,结合我校研究特色和发展方向集合而成。学科建设始终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国际的学科建设理念,坚持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以学科融合、服务三农、协调发展为宗旨,以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物种群为研究对象,从分子、个体、种群、群落和系统水平,深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与发展机制,促进本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优势。流动站依托的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和我校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核心依托单位,现由生物科学系、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生物信息学系、应用化学系、福建省生态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福建省海峡西岸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生物技术中心、福建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单位组成。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设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教学科研基础雄厚,师资队伍梯队完整,结构合理,迄今已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富有创造力的青年学者。现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门国家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学院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科研平台6个。

       学院拥有近7000平方米的科研用房和8000多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有丰富的国内外图书资料和文献数据库,具备培养博士后的工作条件。学院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和植物学等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2013年以来全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省部级课题等30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1亿元。2017年在研科研项目130余项,科研经费2800多万元。近三年发表SCI论文26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27项;出版教材和专著5部。

       学院致力于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英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学院还承担着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内外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高科技产品,实现科技产业化。

       二、研究方向与主要合作导师

       1. 农业生态学

       以作物与环境互作的生态系统为核心,在南方区域生态农业模式与无公害生产,作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态研究上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率先开展作物化感抑草作用与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机理与应用研究,在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研究作物土壤微生物互作和分子机制上特色明显。近5年发表论著40多篇(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6项,教学成果奖3项。林文雄教授曾多次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特邀报告,现为亚洲化感作用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博士生导师:林文雄、魏道智

2. 化学生态学

以植物化感作用的化学生态学现象为切入点,研究水稻化感物质分离分析鉴定和抑草作用机制,特别是逆境胁迫下水稻化感作用增强的物质基础、相关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的网络关系。以菜田害虫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蔬菜-害虫-天敌三者之间的化学生态学机制。从保护和利用菜田生境多样性以实现害虫持续控制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菜田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动态,揭示了蔬菜主要害虫暴发成灾的机理,组建了蔬菜主要害虫生态控制系统。

主要博士生导师:何海斌、杨桂第

3. 环境生态学

以亚热带区域农业土壤与植物、土壤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及其调控为主要内容,在土壤环境化学与环境生态、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严重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在重金属复合污染机制、酸性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基准、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主要博士生导师:林瑞余、刘泓、赵艳琳

4. 分子生态学

运用蛋白质组学、抑制消减杂交技术、RNAi、基因过量表达、荧光定量PCR、宏基因组学等理论和方法,开展了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水稻对逆境的抗性生理与分子应答研究,着重从功能蛋白质组学的层面上分析植物与环境系统的互作效应。目前已在植物抗逆生理机制研究、药用植物代谢途径分析和逆境胁迫下水稻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等方面,形成显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主要博士生导师:许卫锋、何华勤、林向民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沈云强

电话:0591-83789362E-mail: 930788026@qq.com

通讯地址: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350002